当前位置: 江苏省通信管理局 > 行业监管 > 规划发展

江苏省“十三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8-07-01 19:48 来源:
一、基础环境
(一)发展成效

“十二五”以来,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信息通信网络覆盖和技术性能显著增强,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地区和城乡“数字鸿沟”逐步缩小,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既定目标任务。


一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十二五”以来,省政府相继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并提供5000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支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10亿元,超额完成1350亿元投资计划。2015年全省网络就绪度指数为89.1,位居全国第四位,可比省份第二位。


表1:2015年重点省份/直辖市信息化发展水平总体情况对标


省份


2015年


网络就绪度指数


全国


排名


2015年


信息化发展指数


全国


排名


2015年


信息经济占GDP比重


全国


排名


北京


97.8


1


98.3


2


42.7%


2


上海


95.6


2


99.7


1


43.8%


1


浙江


89.8


3


95.9


3


37%


3


江苏


89.1


4


89.2


5


29.9%


7


广东


82.7


5


88.9


6


30.8%


4


福建


82.4


6


80.9


7


29.9%


6


天津


81


7


89.6


4


30.7%


5


二是骨干网及城域网提速扩容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底,全省建成涵盖省市县的高速率、大容量长途传输网络,构建“四纵五横”省内长途光缆网架构,形成南京、无锡省际流量出口双核心,开通国内35个城市直达链路。南京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运行,带宽达到230Gbps;互联网国际专用通道出口带宽达到80.6 Gbps;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13.3Tbps,位居全国第二位;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超过40Tbps。国家广电骨干网江苏核心枢纽节点建设启动。


三是有线及无线接入能力和覆盖水平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加快推进“宽带江苏”建设,重点实施“光纤入户”“光进铜退”“光网农村”等建设工程,初步建成“全光网省”。截至2015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含长途、本地网中继以及接入网光缆)达到251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位。城镇基本实现光纤到户(FTTH)全覆盖,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到95%;城镇、农村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100Mbps、20Mbps,固定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超过10.6Mbps。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达3572万个,其中FTTH/O端口数2080万个。全省有线电视光纤化率超过36%。无线网络覆盖和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全省移动基站总数达32.5万个,位居全国第三位;4G基站超过13.3万个,实现全省所有设区市、县城主要城区全覆盖;4G网络性能不断提升,4G峰值下行网速超过300Mbps,时延缩短至10毫秒。


表2:2015年底重点省份/直辖市网络基础设施能力对标


省份


2015年


每平方公里光缆线路长度


可比排名


2015年


光纤发展指数


可比排名


2015年


FTTH/O端口占比


可比排名


2015年每平方公里移动基站数


可比排名


(公里/平方公里)


——


(%)


(个/平方公里)


上海


75.4


1


127


1


71.7


2


13.6


1


北京


16.8


4


114.1


2


65.9


3


7.5


2


江苏


23.4


2


98.4


3


58.2


4


3


5


浙江


19.6


3


95.8


4


56.5


5


3.1


4


天津


13.8


5


95.6


5


82.9


1


3.9


3


广东


9.2


6


69


7


40.2


7


2.3


6


福建


6.7


7


88.8


6


52.5


6


1.5


7


四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基础运营商和IT、互联网企业协同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开展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创建。截至2015年底,全省各类数据中心已经超过5000个,其中电信行业IDC机架数约4万个,机房面积达46.2万平方米。CDN网络延伸到所有设区市。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以及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服务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智慧城市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建成 “智慧江苏”门户平台,并在全省13个设区市开通运行。


五是信息通信技术加快探索实践。全省加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IPv6升级改造,推动向IPv6平滑演进,南京、苏州、无锡列为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采用柔性卫星通信、北斗/GPS双模导航、异构网络融合接入等多链路技术,建成“云卫通”天基一体化网络智慧服务平台。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中国网络创新实验环境(CENI,简称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落地江苏。


(二)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与推动经济社会创新转型发展和建设“网络强省”“智造强省”的战略目标相比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网络覆盖和普及应用水平仍需提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新江苏建设的战略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地区以及城乡“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农村地区光纤入户及4G网络覆盖不足,普遍服务机制有待健全。


二是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尚处起步阶段。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底层核心技术创新不足,数据中心等建设布局缺乏统筹协调、存在重复建设现象,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及综合开发水平偏低,应用基础设施对江苏智能制造以及“互联网+”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三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有待优化。公共资源及大型公共设施协调占用难度较大,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未能全面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还存在基站选址难、光纤改造入户难等诸多建设难题。


四是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亟需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泛在化的特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较为薄弱,关键产品安全可控性尚待提升。


(三)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江苏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关键窗口期,必须深刻认识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升级的重要意义。从政策环境看,全球各国纷纷加大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00多个国家推出了国家宽带战略或行动计划,国内及可比省份高度重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近年来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与支持意见。从技术演进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融合发展,成为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创造了新契机。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向高速化、智能化升级,千兆网络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新高点,基于SDN/NFV技术的网络架构智能化变革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物联感知等应用基础设施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从安全保障看,网络安全成为关乎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争夺网络空间话语权将更加激烈,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以建设“网络强省”“智造强省”“数据强省”为目标,全面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推进高速光纤宽带、无线网络和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集约建设和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为“两聚一高”“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做贡献。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加强政府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确保行业发展在规划引导、市场规范、政策扶持等方面得以有效保障。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作用。


需求引领、创新发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满足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作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着力点,超前规划布局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及在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应用,支撑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适度超前、均衡布局。切实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力度,适度超前建设社会急需、受益面广、带动性强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突出苏北地区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布局优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夯实基础、保障安全。加快构建关键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安全和发展双轮驱动,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推动安全与发展良性互动、互为支撑、协调共进。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处于全国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形成适应和支撑“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网络强省”“智造强省”“数据强省”建设。


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光网和4G网络深度覆盖城乡,自然村基本实现光纤通达。宽带接入能力大幅提升,城镇和农村家庭普遍提供1Gbps的接入服务能力,满足城镇和农村家庭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多样化信息服务的带宽需求。率先启动5G实验及商用服务。建成容量大、网速高、管理灵活的新一代骨干传输网,形成网格化、密集式的骨干传输网布局,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超过80Tbps。南京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区域交换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完成国家广电骨干网江苏核心枢纽建设,基于光纤化和双向化的下一代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全面建成,加快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建设。依托国家卫星服务体系,构建全省卫星通信应急保障服务体系,实现延伸到各县的卫星服务能力。主要商业网站、教育科研网站和政府网站全面支持IPv6。


应用基础设施资源和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级数据中心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协调发展、绿色集约的数据中心新格局。开展绿色数据中心试点,新建数据中心 PUE 值达到 1.4 以下。建立全省政务大数据资源统一开放平台,打造区域性数据汇聚平台。建成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CDN网络。窄带物联网(NB-IoT)实现县(区)基本覆盖。工业互联网服务智能制造、两化深度融合能力明显增强。备案网站数达到55万个。


网络安全应急保障体系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关键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持续增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核心技术设备自主创新能力取得突破,部分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率先取得突破。


表3:“十三五”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年


2020年


网络基础设施能力


骨干网/城域网


省际出口带宽


Tbps


13.3


80


骨干直联点网间互联带宽


Tbps


0.22


1


有线接入网


城镇家庭宽带接入能力


Mbps


100


1024


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


Mbps


20


1024


固定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


Mbps


10.6


>100


自然村光纤通达率


%


90


99


光纤接入端口数


万个


2080


6000


无线接入网


4G基站数


万个


13.3


40


5G试验站点数


万个


——


5.6


应用基础设施能力


数据中心


IDC机架


万个


4


10


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PUE)值


-


1.5


<1.4


物联网


NB-IoT基站数


万个


——


16


行业级物联网运营


服务平台



8


600


网站


备案网站数量


万个


38.3


55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网络基础设施能力水平

一是加快网络扩容升级和网络结构布局优化。积极部署400G光传输等新技术,加快骨干网扩容升级,提升高速传送、灵活调度和智能适配能力,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超过80Tbps。加大对南京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本地互联的带宽扩容力度,骨干直联点网间互联带宽达到1Tbps。在南京骨干直联点基础上建设省内交换中心,逐步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等纳入南京骨干直联点,将广电网络等纳入省内区域交换中心,增强网间互联互通。支持省内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专用通道建设扩容,推动南京、苏州等城市互联网专线适时扩容,全面提升国际互联带宽和流量转接能力。完成国家广电骨干网江苏核心枢纽建设,实施200Gbps吞吐能力的高性能交换中心建设,增强与电信网络、跨域广电网络的互联互通能力。


二是推动高速光纤宽带网络跨越发展。充分发挥南京、苏州、无锡、扬州、南通、泰州、镇江、昆山等“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典型示范效应,持续推动光网城市建设。新建小区严格执行光纤到户国家标准从城市扩展到乡镇及农村,新建区域直接部署光纤网络,所有商业楼宇和园区直接实施光纤到楼(有条件的可实施光纤进办公室),全面完成老旧小区光网改造,住宅小区全面实现光纤入户。加快推广实施千兆高速光纤网络,实现千兆光纤宽带网络深度覆盖。推动高速宽带普及应用,固定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逐步提升至100Mbps以上,基本消除20Mbps以下固定宽带接入。建成城乡一体化、双向化、光纤化广电网络,实现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全覆盖。


重点工程1:高速光纤网络部署完善工程


工程目标:实现高速光纤网络的全面部署,到2020年,骨干网全面部署采用400G光传输技术,南京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扩容至1Tbps,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扩容至80Tbps,高速光纤网络全面实现城乡全覆盖,城镇和农村家庭普遍提供1Gbps的接入服务能力。


工程内容:1. 超前建设超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全面部署采用400G光传输技术,持续提升骨干网传输容量。2.南京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互联带宽扩容至1Tbps。推进南京骨干直联点监控中心建设升级,扩容直联点监测系统,形成具备与直联点带宽规模相适应的监测和分析能力。在南京骨干直联点基础上建设省内交换中心,逐步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等纳入南京骨干直联点,将广电网络等纳入省内区域交换中心。3.扩容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至80Tbps。支持省内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专用通道建设,推动南京、苏州等城市互联网专线适时扩容,拓展国际业务的承载能力,提高国际流量的疏导能力。4. 丰富干线光缆路由,完成光传输网络全面覆盖,全面推进市到县100G OTN系统建设,推动经济发达区域的县到乡OTN建设。5.推进全光网建设,重点加快光纤向自然村延伸,提供光纤到户接入服务,全省光端口占比提升至90%,高速光纤网络全面实现城乡全覆盖,城镇和农村家庭普遍提供1Gbps的接入服务能力。


三是加快高速、泛在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全省4G网络深度和广度覆盖,优先完善市区、县城室外与室内网络覆盖,逐步推进乡镇和行政村网络覆盖,提升网络质量,保障用户体验和感知。全面提升机场、高速公路、铁路、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及重点水域等4G网络覆盖水平,增加沿海大功率基站建设,实现江苏近海通信信号的远距离覆盖,满足海上航行和海洋作业时的导航、定位预警、救助等生产安全需要。到2020年,实现4G网络全省深度覆盖,打造4G+精品网络。


重点工程2:4G网络覆盖完善工程


工程目标:实现4G移动通信网络的深度覆盖,到2020年,建成4G移动基站近40万个,城市农村4G网络深度覆盖,4G+技术普及,向5G平滑演进。


工程内容:1.扩大全省4G网络覆盖范围,实现乡镇农村、重要交通沿线、公共场所等区域的连续覆盖,提升4G覆盖广度。2.进一步加强4G异构网络建设,采用载波聚合、高阶MIMO等新技术以及结合网络优化改善弱覆盖和室内覆盖,提升4G覆盖深度。3.进一步满足业务热点地区的容量需求,充分利用已有频率资源实现网络扩容,保证业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提升4G覆盖厚度。4.进一步推进FDD-LTE和TD-LTE融合组网,加快VoLTE全面商用,实现语音承载方式转变,推进融合通信等新业务的创新。推进4G技术向4G+及5G平滑演进。


四是全面深入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广电和电信业务加快双向进入步伐,推动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OTT TV)、双向数字电视、广电宽带接入等双向进入业务全面、规范和深度发展。加大三网融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领域投资,加强和完善省级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IPTV集成播控平台与传输系统对接,加快内容资源开发,实现市县电视频道在当地IPTV分发平台规范落地。


(二)应用基础设施实现创新突破

一是推进数据中心布局建设。优化数据中心布局,结合各区域特点,建成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区域性大型数据中心;以市场需求、贴近用户为原则,在各市灵活部署建设属地化服务的数据中心,支撑各市智慧城市平台建设。大力推动数据中心运营企业云资源池升级扩容及云服务转型,进一步强化网络资源灵活调度和配置能力。到“十三五”期末,机架总规模超过10万架,满足长三角乃至整个华东地区海量数据资源集中存储的业务需求。


重点工程3: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优化全省数据中心布局,到2020年,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保障有力、绿色集约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体系。


工程内容:1.南京吉山数据中心新建机楼项目。规划机房面积3.5万平方米,安装服务器机架5000个。2.中国移动省级数据中心工程。规划机房面积17.45万平方米,安装服务器机架2.1万个。3.江苏广电IDC工程。依托于三网融合基地和泰州备份中心,规划建设现代化绿色数据中心,安装服务器机架1万个。4.苏州科技城太湖国际信息中心工程。规划机房面积2.1万平方米。5.华东(无锡)云数据中心工程。规划机房面积5万平方米,安装服务器机架5500个。6.盐城江苏省数据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包括华为数据中心和中润普达数据中心,主要发展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智能制造等大数据产业。7.联创扬州云计算中心工程。规划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包含“互联网+城市”、“互联网+政务”、“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民生”云计算中心等建设内容。8.南通脉络数据中心工程。建设10万平方米机柜用房,安装服务器机架1万个,打造数据中心、云终端,服务于金融、电商后台等信息服务和外包领域。9.中兴(常州、淮安)云计算数据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安装服务器机架1万个。10.常州百度大数据产业园项目。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努力打造大数据产业生态链。11.云平台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强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扩容虚拟主机的业务云平台能力和公共云资源池规模;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云门户及云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按需使用、动态扩展、优质低价的云服务。


二是健全大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全省政务大数据资源统一开放平台,完善政务大数据资源管理机制,推动政府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开拓数据采集渠道,形成由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方参与,行政收集、网络搜集、有偿购买、无偿捐赠、传感采集等多种方式构成的数据资源采集体系。依托南京江北新区、苏南现代化示范区、无锡物联网产业园区、盐城大数据产业园等省内重点产业创新载体,整合政府部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各地区数据中心、大数据交易所、专业机构及各行业与企业等渠道的数据资源,打造区域性数据汇聚平台。发挥电信运营企业、互联网企业等信息服务渠道优势,搭建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平台和大数据资源交易云平台。


三是加快物联网基础设施部署。基本建成覆盖县(区)的窄带物联网,提供充分面向终端用户的异构、泛在、灵活的网络接入。加快物联网感知设施布局,结合市政、通信网络以及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升级,在关键部位、重点区域同步部署视频采集终端、RFID标签、多类条码、复合传感器节点等多种物联网感知设施。建设基于窄带物联网、人工智能、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采集、无线网络、运营支撑、业务应用等系统集成的物联网运营服务平台。发挥电信、广电运营企业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整合牵引作用,深化物联网在基础设施管理、消防设施管理、城市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城市交通管理、内涝监控、危化品管理、安全监控、环境监控、现代农业和物流管理等重点领域应用。充分发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先行先试,突破关键技术,探索先进经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物联网示范区。


重点工程4:窄带物联网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省的大连接、优服务、强应用的NB-IoT网络。


工程内容:1.进一步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在全国率先实验,加快推动NB-IoT技术商用和重点项目落地。2. 加快NB-IoT基站建设,同时对现有无线、核心网络及配套网管运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到2020年,窄带物联网基站数达到16万个,基本实现县(区)有效覆盖。3.充分发挥现有存量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到2020年,全省物联网公共运营平台数量达到600个。4. 在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城管交通、商贸流通、能源电力、环境监测等行业领域及智慧城市建设中推进窄带物联网的精品示范应用。


四是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紧跟国家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和体系,利用SDN、网络虚拟化、4G/5G、IPv6等技术,对现有公用电信网进行改造升级,满足工业互联网网络覆盖和业务开展的需要。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工业互联网IPv6地址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和网络数据流转管理等平台。面向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构建信息物理系统(CPS)、工业云、工业大数据中心等广泛普及的新型基础设施,支持企业智能生产、网络协同制造、线上线下O2O、柔性制造等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面向制造业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依托我省制造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建设体系架构完整、具有领军示范作用的产业集群打造工业互联网综合示范基地,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


重点工程5: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


工程目标:紧跟国家工业互联网的架构和体系,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增强工业互联网服务智能制造、两化深度融合能力。


工程内容:1.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实施“企企通”工程,全面促进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的工业宽带、无线网络以及企业车间局域网建设,推进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基础网络建设,推动设备、加工对象、生产线、制造系统、产品、供应商、人之间的智能互联。2. 加强统筹协调,建设并优化“工业云”“企业云”“e企云”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工业大数据收集、分析以及挖掘力度,促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异地协同开发、云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落地。3. 以我省汽车、机械、医药、电子、冶金、纺织、石化等优势行业及领军企业为重点,支持行业和企业在工厂内、外网络技术和互联互通、标识解析、IPv6应用、工业云计算、工业大数据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示范,加快企业装备和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进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及能源管理优化,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变革。


五是强化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向以互联网服务为主的平台化功能输出转型,依托全面覆盖的网络设施资源以及互联接入、智能管道、业务支撑、云计算、大数据、用户渠道方面的能力,建立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加强与社会第三方合作,率先在政务、教育、金融、交通、医疗、旅游、商贸、农业等领域形成示范。支持政务、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鼓励各领域骨干企业开放自有云平台资源,引导平台间互联互通。


重点工程6:智慧江苏支撑服务工程


工程目标:加快智慧城市平台及相关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支撑智慧城市的基础能力。


工程内容:1. 智慧政务服务云平台工程。建设全省分级、分域的政务服务云平台,配合打通各类政府公共便民信息服务应用,实现各级政府机关和相关单位系统迁移上云;依托省电子政务云平台建立全省政务大数据库和政务信息资源统一开放平台,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省政务数据分类清晰、及时准确和实时交换。2. 智慧江苏时空信息平台工程。以地理空间位置为基础,通过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及统一化管理,整合全省基础时空信息资源和行业时空信息资源,构建全面、海量的智慧江苏公共信息时空大数据体系,建成面向全省产业发展、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等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3.江苏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协同建设江苏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通过“宽带+IPTV”覆盖家庭、“手机+直播”覆盖个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助力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4.智慧交通支撑服务工程。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和智慧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深化省级交通系统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智慧交通服务。5.智慧医疗支撑服务工程。完善省、市、县三级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整合医院诊疗信息和基层公共卫生信息,实现区域健康数据的集约共享和互联互通。6.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工程。加快旅游产业与综合管理平台的云数据中心建设,及时掌握和管理调度全省旅游数据信息资源;加强大数据挖掘应用,以旅游产业与综合管理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为手段,为政府、企业、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旅游咨询、信息查询与发布等综合旅游信息服务。7.智慧农业支撑服务工程。整合构建省级涉农大数据中心和农业云;助力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数据采集、挖掘分析、监测预警、技术指导、智能控制等应用服务。8.数字化城管平台工程。推动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和功能扩展,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城市管网、园林绿化等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城市运行数据的综合采集和管理分析,建立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重点推进城市建筑物数据库建设。


(三)加快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

一是积极推进5G商用步伐。加快LTE-A Pro发展及商用,推动LTE向5G平滑过渡。持续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发展,根据国家5G规划部署,支持全省重点城市和区域先行先试,积极开展5G网络试点建设,推进5G试商用和商用步伐,率先开展5G站点建设。


重点工程7:5G实验网络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到2020年,在南京、苏州等重点城市开展5G网络试点及商用建设,计划新建5.6万个5G基站,推动5G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商用。


工程内容:在统筹发展TD-LTE和FDD-LTE的基础上,在苏南地区率先开展5G新一代移动通信试点示范工程,按照国家5G发展战略部署计划,搭建5G实验网,推进5G试商用和商用网络正式运行,率先开展5G站点基站,新建5G基站5.6万个,同时积极推动5G网络的应用。


二是加快基于IPv6下一代互联网普及。加大网络、终端、软件系统等改造升级力度,提升CDN、DNS(域名系统)等应用服务基础设施对IPv6的支持程度。引导各级政府网站率先完成IPV6改造,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完善网络、业务、软件对IPv6支持度测评,推动主要商业网站、教育科研网站全面支持IPv6。发挥南京、苏州、无锡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示范带动效应,提升江苏省内网站IPv6支持率以及IPv6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


三是加强信息通信网络技术攻关。依托我省高校、科研院所集中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展信息通信领域技术专项研究和未来网络相关关键技术攻关,持续跟踪量子通信等新技术发展,加强关键领域产品研发和孵化,大力推进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建设,促进核心技术产业化。


重点工程8: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以解决当前互联网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出发点,重点满足未来网络科学研究、产业发展与网络空间安全的试验需求,到2020年,建设一个先进、开放、灵活、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大规模通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为研究网络创新体系结构提供简单、高效、低成本的试验验证环境。


工程内容:分别在南京、北京、合肥、深圳建设“一总三分”运行管控中心,覆盖全国40个城市,支撑不少于128个异构网络,支持4096个并行试验。实验设施将实现与现有网络(IPv4/IPv6)的互联互通,能够高效承载现有的互联网业务。


四是积极推进网络智能化演进发展。深度融合电信、互联网和IT技术,在现有网络注入以SDN、NFV和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网络智能化技术,以数据中心为核心构建新型的泛在、敏捷、按需的智能型网络,打破传统地域和行政区划组网模式,实现网络统一规划、建设和集约运营,有效降低运营商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促进新型网络和业务创新,实现产业链健康开放发展。


(四)推进基础设施集约绿色发展

一是持续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实现新建通信基础设施全部共建共享,存量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平不断提升。加强电信行业与城管、气象、环保、公安、广电等部门合作,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一杆多用”、“一塔多用”建设模式,进一步提升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推进重点场所,特别是高等院校宽带网络的共建共享。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适宜、有序推进数据中心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顶层设计、统筹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数据中心等应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杜绝盲目建设数据中心和相关园区。推动广电、电信等企业在网络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二是推动节能技术应用促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推广安全可控的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加快老旧、高耗能设备节能化改造,将低碳循环、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机房建设、设备采购等各环节。探索建立移动基站基于能耗PUE的标杆,推动移动基站整体能耗管控。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大新型设备应用,加快云计算、热场管理、余热管理、分布式供能等先进节能技术创新和改造,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PUE值小于1.4。


(五)提升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水平

一是深化区域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支持苏南地区先行先试,开展网络升级和应用创新,打造全国网络建设样板,率先试验5G和未来网络等,建设网络强市,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大苏北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苏中和苏北地区积极争取呼叫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应用基础设施落户,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二是加快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扶贫攻坚任务、苏北六大重点片区扶贫要求,加快苏中、苏北农村地区电信普遍服务进程,认真做好宿迁、盐城、徐州、泰州、连云港普遍服务试点工作,积极争取普遍服务试点资金支持南通、扬州、镇江、淮安等地市农村地区普遍服务项目。以普遍服务试点项目为引领,加大农村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投入,加快光纤网络改造,扩大4G网络覆盖,到2020年,自然村基本实现光纤通达,农村家庭普遍提供1Gbps的接入服务能力,4G网络深度覆盖农村区域。开展针对农村地区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试点示范和推广工作,紧密结合农村电商、现代农业等区域产业特色,建设一批信息镇、信息村。


(六)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保障体系

一是完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推进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等配套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落实工作。推动关键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完善通信枢纽、交换中心等重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多路由建设及容灾备份中心建设。加快部署诈骗电话智能全网拦截平台,确保全省所有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全覆盖。持续建设和完善全省通讯信息诈骗管控平台。加强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防护,持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监测系统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党政、金融、能源、电力、通信、广电、交通等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加强技术平台探索开发和应用,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加快实施关键网络设备国产化替代,引导和推动自主可控核心信息技术产品应用。


二是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优化江苏省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功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联动响应、统一指挥。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契机,推动政府部门、电信运营企业、通信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应急联动和信息共享。建设完善“云卫通” 天基一体化应急通信公共服务平台和江苏北斗地基增强平台,提升应急通信协同能力。推动公用应急宽带卫星网络工程升级改造和站点扩容,加强党政专用通信网建设。加快推进省市县三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重点工程9:网络安全应急保障工程


工程目标: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基础资源管理平台、南京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发现处置系统、网络通讯诈骗拦截系统、诈骗电话智能全网拦截平台、通讯信息诈骗管控平台、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手段建设,全面提升我省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


工程内容:1.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分步实现网络安全基础实训、安全评估、安全防护、病毒分析等在线实训和仿真实验;支持常规系统防护、网络防护等实验内容。2.建设基础资源管理平台,对基础数据进行深入的采集、存储、清洗、关联、挖掘,整合并优化信息通信行业大数据资源,逐步提升数据安全分析能力。3. 建设南京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构建安全监测中心,提供基础资源数据和重保网站、异常流量、域名等安全监测;构建网络安全展示中心,具备网络与信息安全整体态势感知展现以及安全漏洞、安全事件的分布展示等功能。4.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发现处置系统,在城域网、移动互联网等重要网络中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发现手段,并能实时有效进行技术处置。5.建设网络通讯诈骗拦截系统,针对互联网的信息通信诈骗内容进行识别、分析和智能拦截,构建全网络、全覆盖的监测拦截机制。6. 建设完善诈骗电话智能全网拦截平台,实现省内所有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的全覆盖,有效开展诈骗电话来话方向的监测和拦截,并向全省用户免费提供来电号码标注提醒和风险防控警示等服务。7.建设通讯信息诈骗管控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关联短信、互联网、电话等多维信令数据开展通讯信息诈骗行为的挖掘分析,自主发现并统一审核和管理“黑名单”数据,不断完善通讯信息诈骗技术反制手段;同时与公安等相关部门建立接口,构建畅通、高效的共享和处置渠道。8.完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手段,通过虚拟安全管理、创新网络架构、虚拟化安全防护等方式,构建云平台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管理平台。9.完成江苏省互联网应急中心综合机房楼建设并投入使用,为其电力配套、通信配套、网络配套保障提供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级政府要将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切实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和推动重点工程实施。推动所有城市完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并与城乡建设规划做好衔接,将有关建设内容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面力量,加大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省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电信、广电网络运营商、IT企业及相关单位加大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快我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推动以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模式支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充分运用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省政府与信息通信业企业签定的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实施。完善行业开放配套政策,积极推动民营资本进入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导和鼓励电信、广电网络及IT和互联网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大光纤宽带、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三)加强政策扶持。加快完善产业、财税、金融、科技、教育等领域配套政策措施。省各类相关专项引导资金优先支持纳入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的各类项目。协调落实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用地指标、大工业用电等优惠政策,对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兴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在电力建设方面给予支持,降低大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落地门槛和运维成本。对因征地拆迁或城乡建设造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迁移和损坏的,支持以资金补偿、资源置换、政策补偿等形式足额落实补偿标准。协调出台老旧小区光纤改造相关政策支持措施。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完善各类专项资金引导和支持作用,对三网融合相关平台和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及在农村地区推广给予政策支持。


(四)完善法治管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信息通信法律法规,强化落实《江苏省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推动《江苏省电信条例》尽快出台,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保护依法依规开展。优化环评、选址、频段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流程,简化相关手续。严厉打击盗窃、破坏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安全。


(五)营造良好环境。开放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校、车站、展馆、旅游景点等所属建筑物以及路灯、道路指示牌等公共设施,支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舆论引导,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保护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积极纠正社会公众对通信基站等电磁辐射的错误认知。积极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加快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技术人才。
附件:


名词解释


 


英文简称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4G


4th-Generation


第四代移动通信


IDC


Internet Data Center


互联网数据中心


5G


5th-Generation


第五代移动通信


FTTH


Fiber To The Home


光纤到户


LTE


Long Term Evolution


长期演进技术


MIMO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多入多出技术


CD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内容分发网络


IPv6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本


PUE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


能量使用效率


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软件定义网络


NFV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网络功能虚拟化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无线局域网络


NB-IoT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窄带物联网技术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识别技术


CENI


China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Innovations


中国网络创新实验环境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